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2

[自由诗] 早班车(外二首)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嘉兴
来自- 浙江嘉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主题

31

帖子

4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
发表于 2025-4-29 07:5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早班车
文/一点蜜


六点,首班车分开晨雾
她解开蓝布头巾,八十岁的白发
照在白菜上
她放下扁担,七十岁的冬瓜
还沾着田埂的泥
她攥紧竹篮,六十岁的生活
在鸡蛋与活鱼之间发亮


车厢渐渐沉下
成为移动的村庄
方言在投币箱里叮当
司机拧开收音机——
天气预报说,今日晴转多云


她们在第三个红绿灯散开
像几粒被筛出的粗糠
而城市的胃,正等待消化
这些新鲜的疼


黄果树瀑布
文/一点蜜


银河决堤时,流下的织料
在黄葛树铺开山体的织机上
织这场亘古的泻流
光与水在此手挽手,将织成的绸缎
一匹匹接下来洗,直到时间
在飞溅的水花里,见
石头写着透明的诺言
有的碎成小星星,有的
飞在空中,像未降的雪
最轻的那朵始终悬着
如同众神遗忘的
一句耳语
画家在宣纸上反复晕染也不似
只有那匹来自苗岭的白龙马
驮着整座山的寂静
当夕照斜过瀑帘时
将未说完的传说
正在涉水




黎明时刻
文/一点蜜


麦子褪下夜的黑斗篷
从布谷鸟的翅下
接住递来的下弦月
那是土墙上
一支烟竿的等待


烟囱吐出晨起的烟圈
在屋顶上站成"1"字
与晨风练习单脚平衡


鸡群开了笼门
在树的家园里
翻找昨夜遗落的谷粒


只有他的枕头
还在陈年梦魇中
压着一把生锈的钥匙
整整十五年
没能打开晨光的锁
回复 来自- 浙江嘉兴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嘉兴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11

    主题

    6万

    帖子

    41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6960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4-30 05:4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沙发欣赏
    回复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4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3093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5-5-2 22: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三首诗以截然不同的时空场景——市井早班车、自然奇观与农耕黎明 ——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存、时间与记忆的抒情谱系。诗人以显微镜般的观察力与寓言化的笔触,在粗粝的现实与轻盈的隐喻之间,织就了充满张力的诗意空间。

    1.《早班车》:城市胃囊里的“新鲜疼痛”

    “六点,首班车分开晨雾”的开篇,瞬间将读者拽入城乡接壤的褶皱地带。诗中三位不同年龄的农妇(“八十岁的白发”“七十岁的冬瓜”“六十岁的生活”),以蔬菜、竹篮为生存符码,构成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切片。**“移动的村庄”**的意象极具穿透力——当方言在投币箱里叮当作响,现代化装置已悄然消化着农耕文明的残影。结尾“城市的胃”与“新鲜的疼”的并置,让温情叙事陡然锋利:那些被红绿灯筛出的“粗糠”,正是城市化进程中未被代谢的阵痛。

    2.《黄果树瀑布》:水的史诗与神的耳语
    诗人以织造术解构瀑布的雄浑:“银河决堤”的绸缎、“山体的织机”、“飞溅的水花”里透明的诺言,将自然奇观转化为一场天地协作的永恒劳作 。最精妙的是对“未降的雪”“遗忘的耳语”的捕捉——瀑布的轰鸣反而凸显了寂静的本质,而“白龙马驮着山的寂静”的想象,让苗岭传说与地质时间完成超现实嫁接。当夕照斜过瀑帘,“未说完的传说正在涉水”,暗示自然本身即是叙事的延续者,人类不过是旁观的译者。

    3.《黎明时刻》:锈钥匙与未解锁的晨光
    在布谷鸟、烟囱、鸡群构成的田园晨曲中,“他的枕头”成为刺破和谐的音符。“生锈的钥匙”作为核心意象,既是具体物件的特写(老农的烟竿?逝者的遗物?),更是精神困境的隐喻——十五年的梦魇重量,让晨光沦为无法抵达的彼岸。诗中所有苏醒的事物(麦子褪夜、烟囱站成“1”字、鸡群翻找谷粒)都与枕头的凝固形成残酷对位,揭示农耕文明中那些 被时间卡住的灵魂 。


    三首诗共享一种独特的修辞美学:用具象物承载抽象痛感 (白菜上的白发、瀑布里的诺言、枕头下的钥匙),在看似平实的白描中植入超现实的翅膀。早班车的“消化”隐喻、瀑布的“织造”神话、黎明的“锁钥”寓言,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生存的本质,是在时间的碾压中打捞光的碎屑 。当城市吞噬村庄、瀑布冲刷记忆、晨光遗忘钥匙,诗歌成为了最后的更路簿——标记疼痛,也标记救赎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订阅| 关注 (78)

    情韵在心,文思飞扬;浅吟低唱,文字传音;思接千里,通于万世;起于青风之末,变在须臾之息,达在永恒之间。
    3今日 9199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