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780|回复: 17

[散文] 寻访梅江村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4

主题

7500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679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前天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15 14:11 编辑

   02.png

  【编者按】文章通过对梅江村的寻访,展现了这座传统古村落的古朴风貌、深厚历史底蕴以及独特的人文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梅江村的喜爱、崇敬与对其现状的担忧。同时,借对古村落可能消亡的忧虑,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传统村落,因为它们是农耕文明的见证,是人们灵魂的家园与生命的归宿,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与文化价值。1、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文中的古槐树、朱家大院的老物件等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在描写这些物件时,情感自然流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2、虚实结合相互印证:先通过温小牛先生的《梅江峪》一书了解梅江村,这是 “虚”,随后亲自探访,将书中的描述与实地所见相结合,让梅江村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与感染力;3、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虽然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村庄的生机与村民的热情,生动展现了村民的闲适与超脱;4、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从对清水县传统村落的整体印象入手,引出梅江村,接着按寻访的顺序,依次描写古槐树、朱家大院等,结构清晰,层层递进,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逐步深入了解梅江村的风貌与内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梅江村的古朴风貌与深厚底蕴,使读者透过这些文字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一篇让人心生向往的精美散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认真写字】
                      
       我的家乡清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令这座小城古朴而厚重。散落在山野乡间美丽古老的传统村落,犹如一张张发黄的照片,向喧嚣的尘世传递着古老农耕文明的厚重与沧桑。
  贾川乡的梅江村,就是清水县的一个原始村庄,现已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当我手捧着我县学者、作家温小牛先生写的《梅江峪》,怀着崇敬与好奇心翻开书页,第一次从书中走进梅江峪,粗略地了解了这座古村落。原来贾川乡梅坪山的山口,早年间有一棵榆树开的花酷似梅花,山脚下一条养育了祖祖辈辈当地人的河流谓之曰“江”,“梅江”因此而得名。梅江峪是梅江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
  从书中了解我觉得还不过瘾,真想亲自去梅江村走一走、看一看。机会来了,暑假的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与同事驾车沿着一条与牛头河并行的乡间水泥路而行,不知不觉间,就已到了莽莽起伏的群山之中。只见依山而建的梅江村,目之所及,是层层叠叠、紧密相连的泥墙和青瓦,沿着U字形的山麓向两边伸延。进入村庄,瞬间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气息,只觉眼前的青山、绿树、花草、房屋、村民都与别处不同,好像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几个村民坐在不远处乘凉、纳鞋垫,一只快活的小黄狗蹦跳着前来欢迎我们,令我感到十分愉悦。
  与村民打了招呼后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便是村口的一株高大粗壮的老槐树。它犹如一位巨人矗立在那里,守护着古老的村庄。树身四周系着一圈红绸带,寄托着人们向它祈福的心愿。抬头仰望,青翠茂密的树冠直抵天空,粗壮有力的枝条犹如青年人的胳膊,叶片绿得发亮,我们站在树下则越发显得渺小。我们几人沿着古槐仔细欣赏,边赞叹边拍照,感慨它的生命力旺盛。我不由得想到了天水市伏羲庙、南郭寺的古树,它们历经岁月的沧桑已变得憔悴、苍老,身体已不堪重负而严重倾斜。眼前这棵六百年树龄的槐树却如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枝繁叶茂、活力十足!
  《梅江峪》书中记载,一直以来,有六棵明代中期古槐静静屹立于村中守护着村庄。寒来暑往,岁序更迭,前些年有三株古槐过于苍老终究还是倒下了。如今剩下的三棵古槐默默守护、陪伴着人数不多的村民,树身上的红灯笼与红丝带彰显着它们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来到第二棵古槐跟前,相比第一棵,它显得更加高大、粗壮、生机勃勃。在烈日的炙烤下,它用自己的浓荫为村民提供了乘凉的好去处。几位老人悠闲地坐在树下聊天,蝉鸣阵阵,不断地叫着“热呀,热呀”,而村民们仿佛丝毫感觉不到尘世的喧嚣、炎热。我真羡慕他们能每天坐在古槐下聊天,只看他们的神情便知,他们真如桃花源的人一样,远离俗世的纷争与yu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许古槐在静静地聆听他们的话语吧?
  村子自上而下分为六台,乡民们俗称“六个台子”。每台上面住着一些村民,梅江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青砖黛瓦建成的土房里。沿着台子往下走,不多远便发现了第三棵古槐。它的树龄五百年,比前两棵少一百年,外形也小了许多。树冠虽不高大但树身挺拔,它位于一个狭窄的巷道里,没想到它的身旁竟然就是我们所要寻觅的朱家大院!
  只见一辆汽车停在门外,院落的大门敞开着,一位中年男子在井边洗脸。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去,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参观。原来他就是屋主人的儿子,在兰州工作,刚好回来住几天。他的父母身体健康硬朗,耳聪目明,拿出钥匙打开一间屋门让我们参观。《梅江峪》一书中所写的油灯、衣帽架、寿帐、绸缎、匾、钱柜、书柜、衣箱、火炕等文物均在,我们细细欣赏,透过这些老物件感受着从前屋主人的生活。整个院落至今还保存着原有风貌,当然历经岁月沧桑,眼前的院落肯定是翻修过的。电力工人正忙着给这几家院落安装线路,我们感知到了国家和政府对古村落的保护、重视。
  在梅江村,朱姓是村中的大姓旺族,全村多数人都姓朱,据说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代,因为朱元璋有一个后人曾被分封为关中王,关中王的后代后来流落到清水,住在了这里。朱家先祖先后建成了七座院落,有老院、中院、边院、上院、当中院、书房院、佛堂院,这几个院落紧紧连在一起。眼前的老人我猜测应该是朱家后代朱四德,他与温小牛先生一起拍照时约六十余岁,如今已八十四岁了,与书中的照片有点差异。但通过交流,我们确认这座院落就是网上及书中记录的朱家大院,平时只有两位老人守护在这里,有时也会去县城儿子那里居住。今天刚好回来收拾房子,打扫卫生,我们庆幸来得巧,见到了朱家的后代,听他们讲了一些久远的故事。
  从朱家大院出来,我们边走边回味着刚才的对话,欣赏着村中的田园风光。蝉鸣依然不绝于耳,漂亮的花蝴蝶在百日菊丛中翩翩起舞,青绿色的柿子高高挂在枝头,鲜红的月季花装点着院墙,农耕用具整齐地摆放着,文化大院、乡村记忆博物馆、梅江峪的字样赫然显现在我们眼前。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家大院里那座两层绣楼,我在天水的胡氏民居见过这种绣楼,没想到在偏远的梅江峪也有。不知那里曾住过怎样的阁中小姐?
  不知是天气炎热还是没有遇上过节,我感觉这里现在住的村民很少,除了见到的少数老人外,年轻人和小孩很少见到。朱家的女主人说:“我在这里长大的孙子孙女也不愿回来住了。”听到这句心酸的话,我们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正如冯骥才所说,很多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假如再过十年,村里的老人也没有了,谁还会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呢?也正因为此,保护传统村落就更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它是我们曾经的居所,灵魂的家园,生命的归宿……

001.png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4

主题

7500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679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很惊奇自己在清水长大,一直不知道梅江村梅江峪,如果不是温小牛先生为它写了著作,它也不会得到国家的拨款,更不会为更多人知道。实在应该感谢温小牛先生!今年暑假,实现了拜访它的愿望!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3

主题

2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1208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前天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莫道不消魂以“寻访”作线,把梅江村写成一部打开的线装书:六百年的古槐是活目录,青砖黛瓦是泛黄页,朱家大院里油灯与钱柜的幽光像批注。镜头推近,老人纳鞋垫、黄狗迎客、柿子挂青,烟火气与沧桑感并存;镜头拉远,空村隐忧与绣楼静默,又添一声叹息。文字不疾不徐,却句句带露,让乡愁有了温度,也让“保护”二字落在心跳上。

点评

谢谢老师精准的点评!您的评语总是那么温馨、亲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1:08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4

主题

7500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679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海尔罕 发表于 2025-8-14 20:54
莫道不消魂以“寻访”作线,把梅江村写成一部打开的线装书:六百年的古槐是活目录,青砖黛瓦是泛黄页,朱家 ...

谢谢老师精准的点评!您的评语总是那么温馨、亲切!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9

主题

3798

帖子

12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21123

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前天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因温小牛先生的《梅江峪》勾起了作者探寻梅江村的yu望,纯朴的村民,古老的国槐,无不诉说着村落的沧桑与岁月悠长。它,就像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让人百读不厌。感谢莫道妹妹带来的精彩美文!祝愿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点评

谢谢阿巧姐姐的鼓励和支持,你的留评让我很开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8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2370

    优秀管理

    发表于 前天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现代化浪潮的裹挟下,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逝,它们像风化的史书,一页页剥落,最终湮没于时光的尘埃中。《寻访梅江村》这篇散文,正是作者怀着对故土的深情与对文明的忧思,踏访甘肃清水县梅江村后写下的心灵笔记。

    梅江村——这个藏于陇东南群山褶皱中的古村落,因明代古槐、朱家大院、层叠台地而显露出独特的历史肌理。作者以温小牛《梅江峪》为线索,将文献考据与实地探访交织,不仅勾勒出“梅江”地名由来的诗意传说(榆树似梅、山涧为江),更通过六百年古槐的红绸祈福、绣楼老物件的摩挲凝视、朱氏后裔的口述记忆,让一个濒临消逝的农耕文明样本鲜活起来。

    文中隐伏着两重张力:一是古槐的蓬勃生机与村庄的逐渐空心化形成的反差,二是国家电力改造的现代化介入与“孙子孙女不愿回来”的文化传承困境。这些细节如针刺般戳中传统村落保护的痛点——当年轻人纷纷离去,谁来做那“翻书的手”,让这本“厚厚的古书”不被合上?

    我本人尤爱文中“世外桃源”的隐喻。陶渊明的桃花源终究是虚构的乌托邦,而梅江村的真实困境恰恰提醒我们:守护传统村落,不能仅停留于对青砖黛瓦的浪漫想象,更需关注其作为“生命归宿”的精神价值。正如作者在朱家绣楼前的怅惘一问,那些消失的阁中小姐、远去的子孙后代,何尝不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乡愁?


    点评

    非常感谢站长对拙作的详细解读,您的鼓励给了我十足的信心!感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前天 2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4

    主题

    7500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679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阿巧 发表于 2025-8-14 21:50
    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因温小牛先生的《梅江峪》勾起了作者探寻梅江村的yu望,纯朴的村民,古老的国槐, ...

    谢谢阿巧姐姐的鼓励和支持,你的留评让我很开心!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4

    主题

    7500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61679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默先生 发表于 2025-8-14 22:06
    在现代化浪潮的裹挟下,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逝,它们像风化的史书,一页页剥落,最终湮没于时光的尘埃 ...

    非常感谢站长对拙作的详细解读,您的鼓励给了我十足的信心!感谢关注!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99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570
    发表于 前天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8-14 23:23 编辑

    ‌        一篇探秘梅江峪古村落的游记,真实细致地描写了古村的独特景致。一棵棵古槐树,老屋的一砖一瓦,是古村落的标志。古槐的红绸,系着人间的祈愿;老屋的砖瓦,刻着百年的风霜。
           这篇文字, 不仅仅是一次好奇的探秘之旅,也是一次深情的翻阅与唤醒,保护好这个古村落迫在眉睫——“它是我们曾经的居所,灵魂的家园,生命的归宿……”朱家绣楼的砖瓦下,月季花依然红艳如初;古槐的浓荫里,蝉鸣声依然年复一年。它们都在等待着,梅江村的故事,被重新讲起的那一天。

    点评

    谢谢上长的精心点评,你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15:35
    谢谢上长的精心点评,你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15:35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99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7570
    发表于 前天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祝暑假充实、写作快乐、美文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4今日 4044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