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351|回复: 5

[版务] 散文随笔栏目编者按汇总(2025年8月份)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591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8-4 10: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编者按】《我的烟史并谬说》是一篇以烟草为引、以岁月为线的自述散文,作者以老烟民的坦诚笔触,将半生烟瘾编织进个人成长史与社会变迁图景中。文章既有“烟火人间”的鲜活记忆,又暗含“吞云吐雾”的生命哲思,在袅袅青烟中升腾起一代人的集体烙印。
开篇以“半生烟火,半生记忆”定调,烟史即人生史的叙事主线徐徐展开。从少年偷尝旱烟的青涩悸动,到中年以烟为媒的社交密码,再到暮年“戒饭容易戒烟难”的自嘲,烟草成为贯穿生命始终的隐秘线索。那些“九分钱大众牌”的拮据、“双烟战术”的世故、“捡烟蒂巴”的窘迫,无不折射特殊年代的物质匮乏与精神韧劲。而烟雾中迸发的写作灵感、自学考试的深夜灯火、同僚闲谈的烟火气,则构成了草根文人独有的生存美学。
作者对吸烟的“谬说”更显思辨趣味。他援引历史典籍与名人轶事,将烟草从健康公敌还原为文化符号:既讨论烟碱的提神之效,也戏谑“男人不吸烟,白在世上颠”的市井智慧;既坦然承认“戒烟比登天难”的依赖,又狡黠论证烟民对万亿税收的“爱国贡献”。这种亦庄亦谐的辩白,恰似老友酒后的掏心之言,在科学与谬误的灰色地带,守护着个体嗜好的尊严。
文章最动人处在于其“烟非烟”的隐喻。当作者写下“烟如人生,人生如烟,燃时绚烂,散时寂寥”时,香烟已超越消费品范畴,化为见证光阴的沙漏、对抗虚无的盾牌。这种带着焦油味的生命观,或许不符养生之道,却真实记录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夹缝中的自我救赎——正如文中所言:“那一明一灭的烟头,照亮的何止是深夜书稿,更是一个普通人的挣扎与坚持。”
该散文如一支燃烧的烟卷,辛辣呛人却余味绵长。它不劝人吸烟,亦不教人戒烟,只是以粗粝的真实提醒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该有权利保留一点“不良嗜好”,那是岁月颁发的勋章,也是凡人对抗荒诞的温柔武器。(一默)
黄皮人
回复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591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0: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编者按】《我的烟史并谬说》是一篇以烟草为引、以岁月为线的自述散文,作者以老烟民的坦诚笔触,将半生烟瘾编织进个人成长史与社会变迁图景中。文章既有“烟火人间”的鲜活记忆,又暗含“吞云吐雾”的生命哲思,在袅袅青烟中升腾起一代人的集体烙印。
开篇以“半生烟火,半生记忆”定调,烟史即人生史的叙事主线徐徐展开。从少年偷尝旱烟的青涩悸动,到中年以烟为媒的社交密码,再到暮年“戒饭容易戒烟难”的自嘲,烟草成为贯穿生命始终的隐秘线索。那些“九分钱大众牌”的拮据、“双烟战术”的世故、“捡烟蒂巴”的窘迫,无不折射特殊年代的物质匮乏与精神韧劲。而烟雾中迸发的写作灵感、自学考试的深夜灯火、同僚闲谈的烟火气,则构成了草根文人独有的生存美学。
作者对吸烟的“谬说”更显思辨趣味。他援引历史典籍与名人轶事,将烟草从健康公敌还原为文化符号:既讨论烟碱的提神之效,也戏谑“男人不吸烟,白在世上颠”的市井智慧;既坦然承认“戒烟比登天难”的依赖,又狡黠论证烟民对万亿税收的“爱国贡献”。这种亦庄亦谐的辩白,恰似老友酒后的掏心之言,在科学与谬误的灰色地带,守护着个体嗜好的尊严。
文章最动人处在于其“烟非烟”的隐喻。当作者写下“烟如人生,人生如烟,燃时绚烂,散时寂寥”时,香烟已超越消费品范畴,化为见证光阴的沙漏、对抗虚无的盾牌。这种带着焦油味的生命观,或许不符养生之道,却真实记录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夹缝中的自我救赎——正如文中所言:“那一明一灭的烟头,照亮的何止是深夜书稿,更是一个普通人的挣扎与坚持。”
该散文如一支燃烧的烟卷,辛辣呛人却余味绵长。它不劝人吸烟,亦不教人戒烟,只是以粗粝的真实提醒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该有权利保留一点“不良嗜好”,那是岁月颁发的勋章,也是凡人对抗荒诞的温柔武器。(一默)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591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编者按】《戏台》是一部以小见大的电影佳作,以梨园戏班为切口,剖开乱世浮沉下小人物的命运与坚守。当艺术遭遇强权,当理想碰撞现实,影片用荒诞的喜剧外壳包裹着深沉的悲剧内核,让观众在笑声中体味历史的重量。
恰逢八一建军节,这篇影评将《戏台》的乱世图景与今日和平安宁的生活并置,形成强烈的时空对照。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戏班不得不为生存弯腰,普通人连看一场完整的戏都是奢望;而如今,我们能在影院里畅快欢笑,在街头巷尾享受烟火生活,正是因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挺身而出的军人,用血肉之躯筑起国家的屏障。
本文并非单纯的艺术赏析,而是借电影之镜,映照家国情怀。它提醒我们,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有人在默默守护;繁荣昌盛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的现实。从戏台到山河,从艺术到生活,国家的强盛才是真正的底气。
值此建军节之际,让我们以《戏台》为引,铭记历史,致敬军人,珍视当下。愿银幕上的悲喜剧永远只是故事,而现实中的每一方舞台,都能在安宁中绽放光彩。(一默)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591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25-8-5 04: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怀旧与哲思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六十余年的蛐蛐情结,尤其聚焦于一只特殊的蛐蛐——虽无壮硕的大腿,却凭借顽强的斗志和独特的天赋,在斗蟋大赛中屡战屡胜,最终赢得“名誉冠军”。
文章以“蛐蛐”为引,实则映射人生百态。那只蛐蛐的传奇经历,既是作者对童年游戏的深情追忆,也是对生命韧性的礼赞。它没有健全的身躯,却拥有不屈的斗志;它被低价购得,却在斗场上所向披靡;它甚至无需真正击败最强对手,便让对手心生畏惧、主动退避。这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故事,何尝不是人生际遇的某种写照?
作者的叙述从容不迫,既有对斗蟋文化的细致描摹,又暗含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从儿时在田间地头捉虫斗虫的纯真欢乐,到成年后在职场与虫友会中延续这份爱好,再到城市扩张、环境变化带来的无奈与妥协,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微妙讽喻。
最动人的,莫过于那只蛐蛐与作者之间的默契。它不仅是一只昆虫,更成为作者精神的某种象征——即便遭遇挫折,也要“永不服输、奋勇拼搏”。文章结尾,蛐蛐的鸣叫仿佛在传达生命的哲理,而作者的“此生加油”,则是对自己、对读者最真挚的勉励。杨老师这篇散文既是个人记忆的珍藏,也是对普遍人生经验的提炼。读者或许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痴迷的爱好、那些看似微小却影响深远的经历,以及那些教会我们坚韧与智慧的“生命导师”。(一默)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591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编者按】哈尔滨,我太熟悉不过了,上大学期间在那里待了4年;后来3次重游,去大兴安岭、漠河。作者倾情记述了旅游一路的经过,以经典的文字,诗意的情感令我们欣赏了大好风光、人文景观。看似随意的描写,实则用心良苦,每每关键之处,以诗言志,于是就有了文化底蕴,历史厚度,文学色彩!作者笔下,佳作不断,文章视野开阔,格局博大,足见其生活阅历之丰富,文字功底之深厚!文章力荐精华。(黄皮人)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主题

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5915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编者按】莽山,这座位于湘南郴州的名山,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众多需攀登的名山中,它以无需攀爬、可供残障人士游览的便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并荣获“世界旅游名山”的称号。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游历为线索,带领我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莽山之旅。从缓慢的索道缆车开始,沿途的“祈福神树”“金蟾拜佛”“五指峰”“梦笔生花”等景观依次呈现,每一处都各具特色,或挺拔如剑,或状似神物,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而“金鞭神柱”在不同视角下形态的变化,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除了如画的美景,莽山还是一个神秘的生物王国,拥有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千年古树的苍劲、珍稀蛇种的神秘,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这篇文章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莽山的壮美景色,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它独特的人文关怀与生态价值。相信通过作者的笔触,能激发更多人对莽山的向往,去亲身感受这座“壮美惊天下,生态第一山”的无限魅力。(一默)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0今日 7416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