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3590|回复: 10

[散文] 公鸡报晓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浙江丽水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主题

384

帖子

55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2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丽水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5-5 00:51 编辑

   u=31471138,3940783903

      【编者按】这篇回忆散文,以凌晨的公鸡啼鸣为引,勾连起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情追忆,如同一幅用文字晕染的水墨长卷,将人与自然共生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文中流淌着三重时间维度,构建起独特的时空美学。1、生物钟:羽翎振动的时光韵律。在鸡鸣三遍的循环往复中,建立起精微的时间感知体系。公鸡的松果腺,不仅是生物学的感光器官,更成为丈量农耕时序的天然晷针。冬夏异数的啼鸣次数,暗合阴阳消长,"春三遍夏四遍"的俗谚里,沉淀着农人对物候的深邃认知。当机械钟表尚未普及时,这种羽族报晓,构成了乡村特有的时间语法,将春播秋收的农事节奏编码进禽鸟的生理节律。2、太阳钟:光影流转的农耕诗学。文中描绘的阳光轨迹,堪称立体的日晷图谱:门槛上的光距、山巅的日轮、晒场的余晖,这些自然坐标,组成精密的时空网格。村民在田间仰观日影而作,于檐下俯察斜晖而息,将太阳运行轨迹转化为生产生活的坐标系。3、文明钟:机械律动下的乡愁褶皱。当钟山牌手表闯入农耕时空,传统的时间感知开始出现微妙裂变。父亲挽袖看表的细节,暴露出机械时间对自然时序的殖民,但文中"闹钟与鸡鸣双重保险"的表述,又展现新旧时间体系的交融共生。小脚奶奶在窗棂光影与现代手表间的犹疑,恰是文明转型期的时间焦虑写照,那蹒跚身影里晃动的不仅是老迈身躯,更是两种时间认知的碰撞。耐人寻味的回忆散文,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凌晨四点多,所居住的小区会响起喔喔喔的公鸡啼鸣。据说公鸡是居民临时豢养在柴间或屋背顶给生母娘吃的。此时该是人们沉寐的黄金时间,但我闻之觉得非常亲切悦耳,自然会忆起年少时老家鸡犬相闻的岁月。
  村庄每家都养鸡,十几只,二十几只,甚至更多,而且小鸡都是自家的母鸡孵化出来的。夏天午后,母亲常提着篓空(相当于小竹篮),到那些家里公鸡多的人家换种蛋。因为有时孵化出来的公鸡本来就不多,或在生长过程中夭折,更主要的是sha了公鸡给家人滋补身体了。春耕的插秧、盛夏的“双抢”、秋冬的采油茶、掘番薯及晒番薯丝干等,都是高强度、特别消耗体力的农活,为了抵御对身体的消耗,或人累体虚时,就需要sha几个雄鸡股(大公鸡)给家人补补身体。还别说,那年月吃了这公鸡肉还真的能补身体,明显增强了体质,特别那炒的鸡汁更滋补。
  说来也好笑。记得也是夏天,大母鸡动不动就跳进柴仓,蹲在鸡窝里空孵化。所谓鸡窝就是用一只废箩筐,下面垫着稻草或旧棉絮,置于柴仓里,给予下蛋用的。大母鸡一旦蹲着孵化,就不会下蛋了。所以母亲很恼火,一边骂道:“没叫你孵小鸡,你偏偏要孵!”一边把它捉到小山溪里,将它身子一次次按在水潭里淹,还奚落道:“你还会孵吗?还不醒一醒,淹死你!”经过一番水淹,然后把它抓回家,将一只脚绑在桌脚上,它就无法跳进鸡窝里空孵化了。
  那时,炊烟和鸡鸣,就像乡村的一块名声响亮的招牌,每天都要从空中挂出来。当你踏入乡村,就会被“喔喔喔——喔喔喔——咯咯哒......咯咯哒……“那美妙动听的歌声所包围、所沉浸、所陶醉。有时白昼,循着“喔喔喔——喔喔喔——”打鸣的方向望去,它鲜红的鸡冠,黄黑相间的羽毛,有的站在平地,有的站在台阶上,有的站在草垛上……翘着乌黑的羽尾,昂首挺胸,向天高歌,多么威风凛凛、英姿勃勃、神采奕奕!多么阳光而英俊啊!真像插腰的红军吹号手吹起了冲锋号,战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敌军!
  然而,公鸡给乡村的贡献,更在于为人们报时报晓。它体内有一种感光功能的松果腺素,夜盲的公鸡对光甚为敏感,受到刺激后,拂晓就会鸣叫,一般是凌晨四点钟左右,即地支符号寅时,但随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啼鸣时间也有所变化,也不止叫一遍,民间有俗语:“春三遍,夏四遍,冬天一夜叫八遍。”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宣告长夜的结束,曾有不少诗句来形容之,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等等。
  小时候冬天早晨,我还睡在床上,闻到公鸡报晓,觉得很温馨,也给人带来无限希望和美好。特别是大年初一的拂晓,我们盼来了过年,很兴奋,早早就苏醒过来,此时,从自家的鸡棚传来了"喔喔喔——"又从左邻右舍的鸡棚里传来了"喔喔喔——“仿佛你唱,我也唱,你唱的动听,我比你唱得更加动听,仿佛在开展别开生面的赛歌活动。洪亮、亲切、温馨、希冀的公鸡报晓啊,在山沟沟的村庄里回荡,回荡!
  那时,老家人普遍以生物钟公鸡报晓和“太阳钟”为判断时间。
  我国自北宋发明了钟表。但老家人一直到了六七十年代还是用上发条的机械钟表,并没有电子之类的自动钟表。每天或几小时内,就要给时钟拧紧发条,叽噜咕,叽噜咕……不拧,它就会“睡着”,手表也是这样。好像是一九七〇年,父亲托人情买了三十元一只的钟山牌手表。刚买来的时候,父亲高兴得不得了,总是在人们的面前,时不时挽上手腕,掀上袖口,看了看手表。那时在村中务农的村民中没有一个人有手表,父亲那块钟山牌手表算是破天荒了,但一般家庭都有时钟,戴上手表,似乎显示一个人的身份。
  “鸡都啼两遍了,好起床做饭了!”“鸡都啼了好几遍了,你们好起床吃饭啦……”父母说的话语,仿佛又在我的耳畔回荡......
  酷暑炎热的盛夏,为赶阴凉,村民要错时到田间干活,早去晚归,如“双抢”时的割稻,插田等,早晨鸡啼时,即天蒙蒙亮就要去了。还有采油茶,老家是油茶之乡,一般霜降前十天采摘,若早采出油率不高,晚采会凋谢。因此特别有季节性,须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油茶的采摘,所以当鸡啼第一遍的拂晓,父母就起床做捞饭,烧菜。天蒙蒙亮就上山采摘了。
  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是集市日到城里贸易农副产品、家禽、猪仔等,都要听公鸡报晓。老家距碧湖镇十公里,距丽水城十五公里,那时家里没有动力车辆,货物靠步行肩挑或用人力手拉车运载。因此,须天蒙蒙亮,甚至天还没有亮就要出发赶路。卖猪仔时,叔叔、姑父也帮忙挑猪仔。距五公里外村庄的姑父,头一天傍晚就要来到我家过夜。夜里父母就要给时钟拧紧发条,定好闹钟。凌晨三四点钟,母亲就起床做捞饭,烧菜。有闹钟,再加洪亮的喔喔喔公鸡报晓的配合,那就更加保险不会睡过头而误事。
  这是老家人使用的生物钟,也有使用“太阳钟”。
  那时,村民到田间干活,不像现在人人身上都带有手机或手表,而看时间只能看“太阳钟”。比如,日头已照到那坐山脚,村民便知道快要到中午,可以收工,回家吃饭;若太阳在头顶,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钟,村民常说,哎哟,都给忙忘了,赶紧回家吃饭。夏天,到了三四点钟,有些山坳的农地,日头就会阴掉,即晒不到太阳,队长就会安排社员们到这些农地干活,这样相对凉快一些。我家的房子大门朝西,当阳光照进中堂二三米距离时,不用看钟表,便知道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就会响起生产队长的催工哨子声,并喊道:“出工啰——到吴蚣弄铲番薯草……”
  叔叔的房子在我家下方,大门朝东南,冬天,一轮太阳从山巅升上来时,阳光就普照叔叔的房子大门口。于是,大家一早就在此处晒太阳,侃大山,有时我也跑到此处享受温暖。而我家,阳光到下午才照到门槛,左边的档墙,朝东偏南,早晨七八点钟就晒到阳光,因此我起床后会在墙根晒太阳,并且品尝着香喷喷的、粉粉的番薯块——是蒸煮罇里的捞饭时,置锅边烤熟的。口中哈出的与番薯热气融合在一起,于眼前升腾,升腾着农家的美味和温馨!
  秋冬时节,我家要在大殿岗晒场上晒番薯丝干。晒匾上的番薯丝,一般还没有彻底晒干,需要第二天将其挑到晒场,摊放在簟皮上继续“回晒”。当夕阳从西边山巅掉下去后,晒场就没有了阳光,已是傍晚时分。此时父母急忙要挑着箩筐,带着扫帚、畚斗,到晒场收番薯丝干,然后将其归仓。
  我小脚的奶奶更是离不开“太阳钟”和公鸡报晓。因为奶奶眼睛老花,也看不懂时钟,而且已成习惯。其实七十年代中末期,村子里已有不少人戴上了手表。农家一年里有几次要请手艺师傅做木(修补工具等)、做蔑、做衣裳等活计,有时放在宽敞的生产队仓库,或祠堂等地方做。由于物质匮乏,饮食是一个大问题,人人都很看重,在中午和晚上两餐之间的三四点钟左右,主家人必须要烹饪点心给师傅吃,这是老家人尊重手艺师傅的传统文明礼仪规矩,不能违背。奶奶依据阳光照到门槛和木格子窗棂等位置,来判断烹饪点心的时间。但阴雨天,奶奶只好问家人,有时会来到近百米路的我家问我。“孙子,现在几点钟了?”我看一下手表,说:“奶奶,三点多啦!”奶奶说:“哎呀,赶快要回去了,要烧点心给老师吃啦!”于是,奶奶在回老屋的路上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配合赶路快速晃动着手臂,像划着楫儿呢。还有春耕大忙时节,若下午三四点钟烧点心给在田间干活的叔叔吃,也是这样判断时间的。
  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休戚相关,同样自然界与时间密切相连相通。于我而言,原乡的听公鸡报晓和看“太阳钟”的情景,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磨灭!

回复 来自- 浙江丽水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8

主题

7164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5841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祝贺老师的散文加精,欢迎来荷塘坐客!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191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2390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5-5 00:52 编辑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凌晨的公鸡啼鸣为引,勾连起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情追忆,如同一幅用文字晕染的水墨长卷,将人与自然共生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文中流淌着三重时间维度,构建起独特的时空美学。1、生物钟:羽翎振动的时光韵律。在鸡鸣三遍的循环往复中,建立起精微的时间感知体系。公鸡的松果腺,不仅是生物学的感光器官,更成为丈量农耕时序的天然晷针。冬夏异数的啼鸣次数,暗合阴阳消长,"春三遍夏四遍"的俗谚里,沉淀着农人对物候的深邃认知。当机械钟表尚未普及时,这种羽族报晓,构成了乡村特有的时间语法,将春播秋收的农事节奏编码进禽鸟的生理节律。2、太阳钟:光影流转的农耕诗学。文中描绘的阳光轨迹堪称立体的日晷图谱:门槛上的光距、山巅的日轮、晒场的余晖,这些自然坐标,组成精密的时空网格。村民在田间仰观日影而作,于檐下俯察斜晖而息,将太阳运行轨迹转化为生产生活的坐标系。3、文明钟:机械律动下的乡愁褶皱。当钟山牌手表闯入农耕时空,传统的时间感知开始出现微妙裂变。父亲挽袖看表的细节,暴露出机械时间对自然时序的殖民,但文中"闹钟与鸡鸣双重保险"的表述,又展现新旧时间体系的交融共生。小脚奶奶在窗棂光影与现代手表间的犹疑,恰是文明转型期的时间焦虑写照,那蹒跚身影里晃动的不仅是老迈身躯,更是两种时间认知的碰撞。耐人寻味的回忆散文,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191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2390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祝写作快乐、美文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浙江丽水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主题

384

帖子

55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丽水
天龙 发表于 2025-5-4 10:47
祝写作快乐、美文不断!

谢谢天龙社长深度、精彩编按,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浙江丽水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浙江丽水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主题

384

帖子

55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2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丽水
莫道不销魂 发表于 2025-5-4 08:13
祝贺老师的散文加精,欢迎来荷塘坐客!

谢谢老师的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浙江丽水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山东东营
来自- 山东东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主题

68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4912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东营
      老师以公鸡报晓为线索,串联起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深厚的情感。最喜欢的是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老师的怀旧之情完美融合。一篇充满乡土韵味和人文情怀的美文佳作。向老师致敬!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东东营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东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191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239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请加我的微信  qq1241957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浙江丽水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主题

384

帖子

55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2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丽水
认真写字 发表于 2025-5-4 22:09
老师以公鸡报晓为线索,串联起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深厚的情感。最喜欢的是将 ...

谢谢老师对作品的认可!我的散文大部分融入人文情怀元素,一般说,越贴近生活,越引起读者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浙江丽水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丽水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主题

3682

帖子

11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19159

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文章选材典型,视角独特,脉络清晰,语言娴熟,把公鸡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感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感谢宁星老师的精彩分享!祝愿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4今日 3891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