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69326|回复: 2

[散文随笔] 姜贻伟|阳山村思绪(散文)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4

主题

215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688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5-7-6 12:08 编辑

编者按:这篇《阳山村思绪》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阳山村的历史底蕴与现实变迁。作者通过对阳山村古民居、文化传统和村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意,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002.png
      甲、在阳山村,除了少男少女,除了退休的老支书何昌瑞,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给我的感觉,大都是传统的农民形象。他们那朴素的装束,黝黑的皮肤,深刻的皱纹,很难让我相信他们的祖辈,在过去六七百年的大多数时间,不少是朝庭或地方的官员,抑或本地的乡绅。不然,如今一百一十八户农家,何以还有六七十栋保存尚好且气势不凡的古代豪宅!

      乙、但阳山村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怪不得英国的大炮和鸦片,也怪不得阳村当时那些吸食鸦片的有钱人。在封建专制漫如长夜的笼罩下,整个中国都快停止了呼吸,何况阳村?因此,阳山村人可以为祖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但不必为阳山村的中道衰落而黯然神伤。失去的小康生活还可以再创造,倒下来还可以再站起。历史是残酷的,但也是慈祥的。

      丙、因此,有人就说,阳山村人守望的应该是阳山村的文化,而不是祖先的官爵。不要一开口,就说我们村六百年间走出了多少文武官员。那是历史,历史就让它“历史”了,祖先当官跟你们没有太多的关系。可是,我想,阳山村那六七十栋至今还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古代豪宅,其中难道就没有官爵的痕迹和作用?后嗣们必以先辈作过何等大官为荣。在中国这个长期“官本位”的国度,官的影响和作用太大了,这就是现实。即使我们现在称之为古民居,也无法掩饰它们的本来面目,因为非官的平民在当时是建不成这样的好房子的。虽然所有的好房子都是平民们用智慧和力气建成的。

      丁、于是,阳山村的后嗣们就一代一代地守着它们过日子,为了先辈们荣誉,更为了这一份遗产的丰厚和实用。当他们拿出他们永不出卖的祖先牌位、木雕金匾、石刻碑文以及太师桌椅时,当我亲眼目睹了那数十栋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居时,当我面对着阳山村人那对本村的未来充满热切企盼的笑容时,我深深地感动了。我甚至怀疑这里没有经过“WG”的洗劫,没有文物收购者来这里探寻过。可敬的现在还住阳山村的村民们啊,你们也许没有先辈那样的辉煌,但你们是伟大的,因为你们敢向政治的淫威和金钱的诱惑说“不”。因为你们保护的不仅是先辈的荣誉和遗产,更是中国人不屈的精神和博大的文化!

      戊、阳村的文化丰富而深厚,那是一部写不完的书。如果说,阳山村现时的某些文化比如村治还比不上过去,我会不会被说成是一个守旧主义者呢?我坦诚地说,我愿意承担这个骂名。很难让人相信,在一百几十年前,阳山村的村民自治的程度和水平竟是如此之高。议学会(助学组织)、救婴会(主要是保护女子权益)、重九会(相当于现在的敬老院)、禁戒会……这些维系阳山村稳定和繁荣的由群众自发成立的组织,几乎无一不有,严密而实用。当我从保存尚好的石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辨认“救婴会序”时,我似乎看到了一幅与“溺女婴图”完全相反的图画:两位村民挑着两担稻谷,走进一出生第三胎女孩的家庭,朗声喊道:“老兄,救婴会送谷子来了。你老兄莫要再做溺婴的缺德事哦。”里屋就有人走出来说:“哪里还敢啦!生女好啊,生女还有谷子送。救婴会在积德啊。”我想,如今的中国农村都有这样类似的民间自治组织,计生工作大概就不会成为天下第一难事了。再说一下阳村昔日的禁戒会,其所禁内容甚多,俨然一部家族法律。从禁赌毒嫖偷到禁山、惩不孝,无所不包,且家法不论亲疏。说实话,其中除对重大违禁者实施酷刑不可取外,其它皆可在现在农村实行之。阳山村古风犹存,禁戒会功不可没。至于后来鸦片入侵,阳山村衰落,那是满清政府气数已尽,怪不得阳村的禁戒会。所以,我以为如今推行村民自治,实在是高明之举,而阳山村几百年积累的一些好东西,用得着的大概不会不少。

      己、在阳山村,看着古民居那无数的雕梁画栋和木刻牌匾,一股浓郁的书香把我薰醉了。然而,当我知道村里目前学历最高的,还是从外地来村里当女婿的一位高中生时,我的心就凉了一截。不是说村里这几十年没有人在外地当官,没有人考上大学中专,而是他们没有像先辈一样,尽力维持着阳山村的繁荣。也许,我是思想的落伍者,但像阳村这样曾盛极一时如今又极有保存价值的村落,弃之岂不可惜?近日,喜知阳山村列入湖南百景之一,我不禁为之欢欣。那么,作为在外的阳山村人,又该做些什么呢?要知道,阳山村的崛起终究还要靠阳山村人自己。

      庚、因为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所以,我想特别提一下阳山村的这处被称之为书画雅室的土屋。它位于穿村而过的一条小溪一侧,上下两层,仄逼得总共不到三十平米,且无任何显赫的历史痕迹。但就在这样一个地方,曾住着一位擅长诗书的孤傲文人。他在雪白的墙壁上,写满了不少名人诸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诗作,以及像“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开窗明月白,洗砚石泉香”一类的对联,但更有意思的是他的一篇自白式的散文。说他“达而在朝则寄于朝,穷而在野则寄于野”;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徒具傲骨,在朝庭混不下,回故乡又招指责,于是只能“常作入山想”了。看来,这位自称石青坡散人,肯定是一位不能与时俱进的老顽固,自己本事不大,却还“以傲寄傲”,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我却佩服他终究保持了自己做人的一份,不失文人的本真。而更使我感动的是,阳山村人在“WG”肆虐之时,为保护这雅室满壁的文字,巧妙地用石灰涂抹其上,避免了一场人祸。阳山村人对文物的珍视,由此可见一斑矣。(2005年2月)                                     

001.jpg

001.png

      阳山村古民居位于桂阳县正和乡境内,距郴州不远,离县城更近,再老爷的车,个把小时就到了。因县乡领导想把阳山的古民居作为旅游点推出去,前年和去年,我两次受邀去了这个地方。但我数十次下笔,一直没有写成文章。原因有两个,一是阳山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一篇几千字的散文就能写透的;二是大概是自己要求太高,想把文章弄得漂亮些,回报热情款待我的县乡领导和阳山乡亲。但事与意违是,文章愈写愈糟,以至最终只好搁笔了。然而,当我每每想起阳山的乡亲们倾村而出,和我聊村史、喝土酒,唱山歌、跳伞舞的情景时,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因为在那种极为欢快和融洽的气氛里,我看到了多少双热切的眼睛,在憧憬着阳山村美好的未来。尤其是老支书当时将村里从不轻易送人的家谱,郑重送给我时的眼神,如今更像利刀一般割着我的心。因此,我在出这本专集时,如果还不为阳山的乡亲写点什么,我一辈子也不会安宁的。既然好东西写不出,权且就将我对阳山古居的一些粗浅的思考端出来吧,别让自己再受“欠账”的折磨了。下面从多少次也未能完成的那篇散文中,摘选开头的两段,以此向阳山村的乡亲们道歉。

      “我现在有点后悔了,就是我两次去阳山村,都没有到村后的山上去。我只站在村里,朝山上望了一会儿。后来,我才知道,这座山叫后龙山,是骑田岭的一坨。骑田岭古称阳山,这村子就叫阳山村了。据介绍,山上多为原始次森林,有溶洞,有古墓,右边还有一片千亩草甸。这山就像太师椅子的椅背,让村子稳稳地靠在上面,一靠就靠了六百余年。我想我如果不走,晚上趁着明月爬到山上去了,在山顶上往山下的村子一看,也许就会像诗人一样“啊”起来,说不定还会高声吟出几行诗来:

      我听见了你六百年前的鼾声,阳山村
      录音带藏在古居的墙里

      神龛上祖先的遗像啊
      盯着
      谁是第一个在早晨开门
      …………

      其实,我已早无了诗人的浪漫。但到了阳山村,你不仅会成为诗人,尽情地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而且会成为考古或历史学家,把眼睛睁得老大,在一砖一木中去探寻古村的形成和发展。抑或,你还会对阳山村的社会结构一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阳山村的文化一下感到无比的陶醉……至于当什么家不家的,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了。你一头钻了进去,就像好酒者在豪饮一坛美酒,就像善舞者卷进了疯狂的舞池,就像口渴者一拳砸烂了一个大西瓜……

      “我就有点像后者。一到阳山村,我什么都来不及了,一下子就被我喜爱的一切俘虏了。首先把我俘虏了的是什么呢?是阳山村的人,是阳山村那些实实在在、热情好客的作田人……”

002.jpg

回复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9

主题

2万

帖子

25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333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沙发欣赏,先点赞。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9

主题

2万

帖子

25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3337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祝姜贻伟先生创作丰收,生活愉快。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

订阅| 关注 (20)

觅寻诗意的脚步踏过岁月长河,感受流淌在音符间的情感涟漪,线条与色彩交织出心灵的画卷,品味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瞬间。
49今日 6413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