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伐木丁丁 于 2025-7-7 20:36 编辑
“鸽子”衔得梅花归
——记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郭卫民
说来似乎有点巧合。她,从17岁走进郴州地区歌舞剧团那天起,大家就送了她一个昵称——“鸽子”。1986年我和冯之冷不丁写出了一部别致中有些怪诞的音乐剧《公寓•13》。主人公是个贸贸然闯进大都市人海楼林的农村姑娘“鸽子”,郭卫民饰演了这个与她昵称不谋而合的角色。看过剧本,郭卫民朦朦胧胧觉得那一声悦耳、飘逸的鸽哨,将引导她走向一道空濛迷离、七彩绚丽的虹桥。那虹桥的一端通向浩瀚奥妙的歌剧天地,另一端连结着她童稚、少女时代那金光炫目的梦。
还在骑竹马、捉蟋蟀的年岁,郭卫民每当跟随爱好吹拉弹唱的父母从剧场或影院回到家里,便以父母睡的大床做舞台,把蚊帐当帷幕,串演剧中人物。那惟妙惟肖的模拟演唱常使小小居室欢声笑语飞扬。那时,她就想着要当一个演员,做着混沌而美丽的梦。进剧团后,她立志当一个好演员,刻苦练功,即使两腿肿的发青发紫,哪怕压腰疼得昏过去好几次,也不改初衷。十多年来,她在不同风格的歌剧中塑造过40多个性格迥异、年龄悬殊、身份不一的角色,在艺术上崭露头角,荣获过湖南省优秀中年演员的称号。但是,她总在想,还能不能再飞高一些?
于是,在诱人的鸽哨声中,她开始了新的搏击。
《公寓•13》这部歌剧,没有贯串到底的故事,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它要求演员有新颖、准确、细腻的设计和表演。郭卫民把挑战当作艺术创作上难得的机遇,在新奇而又陌生的领域里顽强探索着。
剧情规定“鸽子”要到同一幢公寓的八户人家造访。在这八家门前,她可颇费“推敲”之功了。走近“老棋迷”家,彬彬有礼,弯曲手指,轻轻敲门,天真之态可掬;走到“女歌手”家,不甘屈辱,抬脚踢门,倔强之性可见;“老C”家,欲举拳捶门,又自忖不妥,便以掌拍门,自责之心可爱;“研究生”家,因在前一户被误解为有“强dao”之嫌,以致满腹辛酸急于发泄,她就双拳擂门,并自报家门:“一个强dao,一个贼!”郁愤之情可怜。这一叩、一踢、一拍、一擂的门前功夫来之不易,把一个农村少女一夜之间悲欢冷暖的心境和纯真率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鸽子”要在迷宫似的公寓里折腾一个通宵。生活中的偌大都市、公寓,在舞台上不过是天幕上悬吊着的几块半圆形、长条形的彩色景片和一座大章鱼似的三层铁架平台。郭卫民要不停地表演上楼下楼,也就是在宽不过十米,高不过两三米的几级台阶上忽上忽下、爬来爬去,直到剧终,想想该有多么单调、乏味呀!郭卫民却别出心裁,当有人告诉她要找的许志高就在五楼时,她信以为真,乐滋滋地单腿蹦着上楼。中学生小姐妹认为她是“狼外婆”,她跳下楼梯,靠近窗台,踮起脚尖,急切切地分辨自己是好人。当唱到“楼梯弯弯长又长,好似上山岗”时,她以手拄膝,一步一挪,像在山脊陡坡上跋涉。夜深人静,看来投宿无望了,乐曲诉说着凄凉哀怨,全场闭灯,只有一束追光罩住她孤零零的身影,她忽而踽踽而行,忽而在台阶上进一步,退两步,彷徨踟蹰,忽而用无力下垂的手拖曳着身后的挎袋,踉跄移步……这一蹦,一跳,一挪,一移,竟在一个多小时里走出了个抑扬顿挫,竟在咫尺舞台走出了个喜怨哀乐。
去年十二月,《公寓•13》参加了首届中国戏剧节。“鸽子”以纯朴、真情的表演和歌唱引起了首都戏剧界和观众的关注和厚爱。今年元月,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揭晓,她终于摘取了一支令多少梨园子弟眼热倾心的“梅花”。
郭卫民的梦好像是圆了,又似乎还没有圆。前方,那恢宏壮观,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还有多少令人心醉、催人振奋的梦啊!她依然愿做一只不倦的鸽子,在寥廓的歌剧天地里展翅奋飞、歌唱……
(1989-3-4 湖南日报 第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