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493|回复: 3

[散文] 一串关乎哲学的思绪

[复制链接]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山西吕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5:4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2

    主题

    333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123

    热心会员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吕梁
    本帖最后由 诗酒年华 于 2025-7-16 11:56 编辑

                         一串关乎哲学的思绪

       网上一位老先生侃侃而谈,说中国只有广义上的哲学,没有狭义上的哲学。言外之意,哲学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虽然没能记住老先生大名,但看过他好几个讲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印象蛮深刻的。黑长脸型,戴副眼镜,光头,蓄着短胡须。他讲课惜字如金,没有半句多余的话,特像在心平气和诵读一篇现成的凝练文章。
       尽管很敬重老先生,却实难苟同他的观点。难道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就没个成形的哲学体系?
       正与老先生叫着劲,不太安分的思绪,却悄然挂出一串过往领悟哲学的画面。
       第一幅画面,定格于上世纪的65年。那时,已经初中毕业三年,正在老家务农。一日,田间劳动休息时,政治队长递过一本小册子,让找篇文章读给社员们听。我没怎么犹豫,便读起了第一篇——《把哲学从贵族殿堂中解放出来》。题目有些高深莫测,内容却还浅显易懂。大意讲,哲学不能被专家教授所垄断,整天困在大学课堂里做无用功;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哲学武器,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尤其要学好用好毛主席哲学思想。社员们听没听进去不清楚,反正我从此便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文章列举了大庆、大寨和人民解放军如何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武装头脑,攻克技术难关、战天斗地与争先创优的典型事例。其中好多词汇都是第一次所闻。比如,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然王国、自由王国、感性理性、思想飞跃与量变质变等等。
       当时,既无缘接触哲学的系统理论,也没想着去找机会学习;甚至连名词定义,也没仔细揣摩过。只朴素认为,哲学能让脑筋开窍,正确思考问题,逐渐变得聪明智慧起来。
       无知者无畏,不免就夜郎自大起来。一个不懂哲学原理的毛头小子,仅凭从报刊杂志上拾捡些新鲜词汇,竟恍然成个哲人了。
       几年后参军入伍,在连队当文书。1969年秋季,接受了一个写材料任务;上级拟定的题目,《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打翻身仗》。当时,自己不仅缺乏系统的哲学素养,甚至连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也没能读得很懂。唯一可以炫耀的,便是把《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背得滚瓜烂熟。
       就这么个状态,竟然在指导员的鼓励下,通过几次座谈会与开动脑筋,酝酿出三个颇具哲学意味的小标题:压力与动力,一班人与一连人,反复与飞跃。初稿写出后,机关派两位干事加工润色。谁料最后定稿时,上级领导竟然否定了修改稿,仍采用先前的初稿。尤其没料到,这份材料时隔不久竟然堂而皇之上了《人民海军报》,整整占了一个版面。
       这桩陈年往事,的确荒诞无比。首先,起因就荒诞。连队打了翻身仗不假,但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连队班子去年年底刚做过调整。而上级偏要紧跟形势,确定那么一个时髦题目。这样的荒诞,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其次,让一个没有多少哲学素养的人起草文稿,本身已经荒诞不堪,却偏偏还被赏识采用并上了报纸。一个荒诞便发酵成了几个荒诞。
       过后反复琢磨,竟然又冒出个更为荒诞的念头:领悟哲学,并非科班出身者的专利,也不止读书一条路径。不专门习修哲学课程,照样能够掌握其真谛。关键在于有无悟性。如同佛教禅宗,突破传统经教束缚,主张众生皆有佛性,迷悟仅在一念之间。
       两位干事中,有一位就是大学生,正规学过哲学课程的。就书本理论而言,大学生无疑高出初中生好多;但能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则另当别论了。修改稿我认真拜读过,洋洋洒洒环环相扣,理论逻辑性极强。如此高雅的文字,让自己再怎么苦思冥想,也无法写得出来。上级领导之所以不认可,正因为除却理论还是理论,没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相互印证。
       转眼到了70年代。上级要求干部不仅要读毛主席的书,还要读马列的书。从下发的八本马列著作中。才第一次知道外国有个费尔巴哈与黑格尔,一个机械唯物论,一个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批判发展才确立的。
      至于系统学习哲学著作,已是80年代初的事情了。教材即艾思奇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离职学习,有老师授课,有讨论交流,收获颇丰。用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等词汇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通过这次学习,方知此前犹如井底之蛙观天,多么的幼稚可笑。理论离开实践,便是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可言;同样,实践没有理论指导,则缺乏高瞻远瞩的规划运筹,必然陷入毫无章法的盲目蛮干,如此便很难到达胜利的彼岸。
       感慨之余,更有进一步的冷静思考。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好几位高级干部都讲过类似的话。学好不易,唯有融会贯通,方可化为智慧。而最最重要的,则体现在后面的“用”字上。尤其成人学习哲学,唯一之目的,便是养成比较正确的思维方式,在人生道路上,干得得心应手,走得潇洒稳重,活得通透快乐。
       ……
       赶紧收回思绪,到百度上查看。一下蹦出好几条信息,却都一致表明,哲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由毕达哥拉斯首次使用,意为爱与智慧,用于描述对真理与智慧的理性追求。19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才将希腊语译为汉语,后经康有为等人引入中国沿用至今。
       不免有些悻然,这个日本人,他的翻译就准确无误吗?随即又想,不就个叫法吗?犯不着大惊小怪去计较。创立哲学的路径,哪会只有一条呢?路径有别殊途同归。人类共同生息于地球村中,难道只有西方人在探索,而东方人就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吗?
       我们老祖宗的《易经》与《道德经》,明摆着的两座大山,巍峨耸立直插云霄,谁能无视否定得了?若硬要吹毛求疵,以所谓名称不符为由,死不承认这两部巨著为哲学的经典瑰宝,那哲学也将名不副,黯然失色;偏离本意,无足轻重。没有什么好存在的价值了。
       继续扩大搜索范围。果然又有很多新的信息。哲学发展的脉络,原本就有多种路径。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从古希腊自然哲学,经过苏格拉底伦理转向,到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建立,到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再到德国古典哲学体系化。
       而中国哲学则以《易经》为本,形成儒家、道家、墨家等多元传统。曾出现过先秦诸子百家、汉代经学时代与宋代理学时代三大巅峰。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人文觉醒、思想一统与理性深化的哲学发展脉络,共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基石。
       看着看着,渐渐对老先生彻底释然了。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以理服人,求同存异。哲学无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但这个武器也要不断扬弃与刷新;唯有如此,才能更锐利鲜活,也更具有针对性与准确性。其实,哲学乃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西贯通江河归海,众人都去添柴,火焰才能越烧越高。
       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位老先生。如果不看他的短视频,也不会上百度搜索,顷刻间便能知晓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不过,田间地头初识哲学的那一幕,不仅念念不忘挥之不去,而且越发地清晰如昨。哲学的确应该从学校课堂里走到芸芸众生中间。并揭开神秘面纱,还原其大众化的本色本相,进而变成老百姓手中一把开启幸福大门的金钥匙。
    这,或许才是哲学存活的永恒使命吧!
       (2025年7月9日于太原)
    回复 来自- 山西吕梁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山西吕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5:4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02

    主题

    333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123

    热心会员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吕梁
    请各位老师朋友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吕梁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吕梁

    来自- 湖北
    来自- 湖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0

    主题

    948

    帖子

    780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7809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最美的诗意 算个屁,我 连 自己的 名字 都 不会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来自- 安徽淮南
    来自- 安徽淮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主题

    207

    帖子

    1868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868
    发表于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淮南

    文章围绕个人对哲学的认知历程展开,从基层工作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到系统学习哲学、探究哲学起源与中西发展脉络,最终强调哲学应大众化、服务生活,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
    哲学“从书本到生活”的认知转变令人共鸣。哲学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智慧。无论是西方哲学的理性探索,还是中国古籍中的深刻思考,都印证了哲学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其最终价值在于融入大众生活,成为解决问题、追寻幸福的工具,这种对哲学“学以致用”的理解,让抽象的哲学变得鲜活而有温度。
    一篇很有深度的精美文字,读来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安徽淮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淮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6)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24今日 7384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