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3002|回复: 28

[散文] 峰脊九载:薄刃淬光录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9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2596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19 19:59 编辑

001.png

    【编者按】文章通过回忆九年前与家人攀登薄刀峰的经历,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辛、恐惧、动摇以及最终克服困难后的豪情与感悟。作者以薄刀峰为隐喻,阐述了人生就如同在 “薄刀之脊” 上行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拥有坚定的意志、坚持的勇气和对理想的追求,就能克服困难,淬炼出坚韧的生命锋芒。同时,文章也体现了作者作为教师,将 “一步一个脚印” 的信条融入生活和教育事业,以及对家庭亲情和历史精神的深刻感悟,强调了传承坚韧精神、铭记历史对于人生和时代的重要意义。1、线索贯穿:以九年后看到的薄刀峰影像为触发点,引出九年前的攀登经历,形成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让文章结构严谨,过渡自然;2、细节描写:文中大量细腻的细节描写,不仅让场景更加真实可感,也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3、象征比喻:善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内涵;4、情感流露:文字充满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的流露让文章更具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5、运用引用;文中引用很多诗词诗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添了文化底蕴,同时与作者的经历和感悟相呼应,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一篇充满细腻情感与深刻感悟的精彩游记,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认真写字】

       那悬于深渊之上的窄脊,早已超越了山的形态,成为我生命图谱中一道淬火的金边。九年了。今晨,老邻居小刘镜头里的薄刀峰,依旧嶙峋如刃,裹挟着云雾撞入眼帘。何止是山影?分明是一把钥匙,骤然旋开了记忆的闸门!湿冷的松涛、粗粝的石壁、冰凉的铁索,还有那穿透风雨的混杂着恐惧与豪情的喘息声——九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秋日,我与同为教师的老伴、女儿攀登薄刀峰的情景,瞬间奔涌而出,清晰得烙人。
  翻出2016年9月17日灯下写就的《登薄刀峰》,墨迹如跳动的火种,点燃了沉寂的灰烬。九年光阴流转,此刻回望,那峰,那路,那雨中同行的人,滋味竟愈发醇厚,如陈年烈酒,灼烧着,也温暖着当下的心房。原来,有些路,需要用漫长岁月去消化;有些峰,唯有回望才见其真容。
  犹记那日清晨,车轮载着江城教师的我们,奔向大别山主峰之一楚吴分野的薄刀峰。喧嚣渐褪,乡村宁静,终至山林怀抱。初入,墨色松林肃穆庄严,松针铺就的石阶柔软寂静,仿佛踏入时光遗忘的秘境。空气清冽,松香淡淡,几片早凋的黄叶,是秋意寄来的信笺。脚步轻快,心绪澄明,探险的渴望与征服的信念在胸腔鼓胀。远处山腰,索道亭台悬于半空,诱惑着疲惫的肉身,然而,“用脚步丈量大山”——这朴素的教师信条,如无形的盾牌,轻轻拂去了那份便捷的甜腻。讲台之上,我们崇尚一步一个脚印;山路之间,岂能例外?粉笔的重量,早已内化为丈量世界的尺度。
  单调的攀爬是意志的磨石。机械重复中,双腿灌铅般沉重,汗水浸透衣衫,滑落脸颊。墨色松林,不再新奇,反成压抑的穹顶。索道亭台那点微光,在疲惫的深渊里,被无限放大,幻化为诱人沉沦的甜美幻象。每一步向上,都似在心头刻下“悔”字——悔弃索道,甚或悔此一行!老伴眉头紧锁,手帕擦拭额头的频率,是无声的抗议;女儿沉默擦汗,空气里弥漫着动摇的尘埃。讲台上的挥洒自如呢?此刻,被山路的坡度无情地消耗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在体力的极限前,微微颤抖。
  登至临近山顶的索道站,灰蒙蒙的天空终于兜不住沉重的湿气,豆大的雨点,骤然倾盆,游人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涌入索道厅或决意折返。小小的避雨处瞬间拥挤嘈杂,人声、雨声、抱怨声交织。雨水顺着檐角急坠,砸出满地水花,溅起一片冰凉的水雾。寒意侵袭,单薄的衣衫紧贴肌肤。抉择的十字路口横亘眼前:随人流乘索道轻松下山?抑或买下那“随市暴涨”、薄如蝉翼却价格不菲的塑料雨衣,继续这场前途未卜的攀登?老伴望着湿滑陡峭、隐入雨幕的山路,忧心忡忡:“雨太大,路太滑,安全要紧,不如下去吧?”女儿附和:“是啊爸,太危险了。”关切而犹疑的眼神,周遭此起彼伏的“下山”声浪,汇成一股寒气般的恐惧,如野兽在心底苏醒,用冰冷的爪子攫紧了心跳。现代生活的便捷逻辑,在原始山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而诱惑。
  就在那寒意与恐惧交织、退意萌生的瞬间!东坡先生那穿透千年风雨的声音,如洪钟般在耳畔炸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山中的骤雨,何尝不是人生课堂的一场穿林打叶?登山之途,不正是体味自然壮阔、淬炼心志的必修课?岂能在风雨初至时就缴械投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芒鞋竹杖、笑对烟雨的旷达身影,瞬间灌注我以力量。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对着风雨中的家人,我努力绽开一个微笑:“都到这儿了,半途而废?可惜了。披上雨衣,小心些,‘何妨吟啸且徐行’嘛!”老伴与女儿对视,眼神中的犹豫,终被一份信任和一丝被点燃的勇气取代,默默点头。教书育人者,传道授业解惑,此刻,讲台移到了风雨山脊,以身作则,便是最好的教案。退缩?非为师者所为!
  裹上那层聊胜于无的塑料“蓑衣”,我们再次踏入雨幕。雨水刺痛脸颊,山路泥泞如油。行至鹤皋亭,木匾字迹被雨水洇染模糊。仔细辨认,才知此峰原名“鹤皋”,典出《诗经》“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何等清逸高远之名!缘何易名“薄刀”?这疑问,如一只湿漉漉的飞鸟,骤然盘旋心间,也为前方埋下惊心动魄的伏笔。是山形突变?抑或历史烽烟赋予的别样狰狞?
  雨势稍歇,山路却骤然狰狞!规整石阶消失无踪,代之以原始粗粝的土径,蜿蜒湿滑。然而,正是这人迹罕至的险处,山野的灵性猝然勃发!跳跃泥坑,俯身钻过低垂枝桠,动作笨拙却充满野趣,似与沉默大山嬉戏。初时被石阶磨平的兴致,竟被山岚雨雾洗濯一新!一种原始的探索乐趣,如清泉涌出,暂时涤尽了疲惫。习惯了课堂方寸间的我们,在大自然这更广阔的讲台上,成了笨拙又欣喜的学生,感受着别样的“成长”。
  及至“天池”附近,风雨剥蚀下,山石裸裎峥嵘本色:螃蚌石圆润饱满,似在无声吐纳;犀牛石昂首凝望,轮廓沉雄,眸中沉淀千年乡愁......最撼人心魄的,是那些扎根绝壁石罅的劲松!磐石为基,虬枝如铁,贫瘠中迸发惊心动魄的生命伟力:或似孔雀开屏,松针傲然舒展,直面苍宇;或如神鹿回眸,姿态温婉筋骨遒劲,与冷岩奇异地和谐。雷霆风雨?不过是生长的养料!在这自然雕琢的殿堂里,唯有屏息驻足,领受“无声处听惊雷”的造化神工。它们,不正是扎根教育瘠土、兀自苍翠的师者精魂的化身吗?输送养分的对象,是树下仰望的莘莘学子。
  雨停了。路,终于窄如一线!将我们逼上山脊真正的“刀刃”——薄刀之名,于此锋芒毕露,寒意森森!脚下万丈深渊,云雾在谷底翻涌如噬人漩涡。“刀刃”之上:
  “美人关”逼仄!仅容侧身,岩壁紧贴,丰腴者需收腹屏息,考验的是形体的“苗条”?
  “英雄关”陡峭!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通道狭窄向上,巨大的心理压迫如山倾,考验的是心志的无畏!
  “天子弯腰处”低矮!石梁横亘头顶,任你尊贵,在此亦须屈尊俯首,放低身段!
  这些古人戏谑智慧的命名,此刻,需要我们以全副心神和颤抖的勇气去应答!冰凉湿滑的铁索紧握!铁链的颤动直抵心弦!屏息收腹挤过石罅!粗糙岩壁摩擦衣襟肌肤!匍匐钻过悬垂巨石!压迫感令人窒息!目光死死钉在脚下方寸,不敢斜视,不敢回望。每一步抬起落下,都是对深渊的试探,对勇气的叩击!险乎哉?如履薄刃!
  恐惧,冰冷的潮水,一次次试图淹没意志。死死盯着脚下,心中默念东坡词句,那是精神的“竹杖”,灵魂的“芒鞋”。告诉自己:这每一步踏在虚空边缘的颤抖,都是生命朝向开阔的拓进!奇妙的是,当心念专注于脚下,专注于每一次呼吸与挪移,恐惧竟如退潮般缓缓消散。一种奇异的专注与掌控感油然而生。身旁的铁索,成了风雨中可依仗的坚韧力量,它无声地诉说着:抓住支撑,心定则路稳。身后传来女儿穿透风雨的鼓励:“爸,稳住!快到了,加油!”那声音带着温暖的力量。老伴在最后细心提醒:“慢点,踩稳了再动。”她们的声音和存在,是这险途上最温暖的“晴空”,驱散着寒意与孤勇。我们仨,在这命悬一线的山脊上,用信任和鼓励编织成无形的安全索——这,何尝不是家庭与教育共同体的核心密码?
  历经五个小时的跋涉,终于踏上山脊高点!回望来路,云遮雾绕中,那令人胆寒的险径已隐没不见。刹那间,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如云海翻腾,冲决胸腔!啊!薄刀峰的魂魄,深植于嶙峋怪石、悬空窄径、绝壁孤松那锐利如刃的剪影之中!立于斯:
  心魂如鹤翔九皋!自由舒展。
  身躯似鹰隼俯瞰!充满力量。
  灵魂则如淬火薄刃!寒光一闪,洞彻真意。
  山风浩荡,卷起松涛阵阵,如远古战阵的回响。云雾流转,似历史帷幕开合。这片险峻之地,曾是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的疆场!天险雄踞,不正是大地以其峥嵘铁骨,为不屈的英魂铸就的天然堡垒吗?当年年轻的战士们,在这比“薄刀”更残酷的生死线上穿梭,其意志之坚,勇气之盛,远非我们今日短暂的攀登可比!他们的血,早已渗入这山岩,化作滋养劲松的养料,也铸就了我们脚下这片和平土地的基石。作为教师,传承这淬火的精神,不正是时代赋予的“薄刀峰”吗?铭记历史,非为沉湎,是为汲取那穿越时空的钙质,挺立今日的脊梁!
  下山途中,阳光终于刺破云层!万道金辉泼洒而下,为薄刀峰嶙峋的脊线镀上一层流动的金边。此刻,它圣洁、壮美,宛若大地向天空庄严举起的一柄古老金刀,锋芒内敛,闪耀着穿越时空的永恒之光。
  九年光阴,白驹过隙。小刘镜头下的薄刀峰,危耸入云依旧。山川不朽,凝固了时光。每一次凝望,都是与过往的重逢,是与那个风雨中跋涉的“我”的对话。
  九载回眸,薄刀峰于我,早已非一处风景。它是人生逆旅的绝佳隐喻——何处不是行走在“薄刀之脊”?那云遮雾绕的峰顶,是理想、责任,是必经的坎坷。唯有用意志为利刃,方能破开踌躇的迷雾;唯有以坚持为铁索,方可渡过命运的深堑。东坡先生的《定风波》,在九年前的风雨中是箴言,在九载回眸的今天,已成生命实践的铿锵印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曾经淋透的冷雨、窒息的恐惧,回望时,皆沉淀为灵魂深处一道不灭的金边!它昭示着:唯有悬临深渊的行走,才能真正淬炼出生命那寒光凛冽、坚韧不摧的锋刃。
  这锋刃,属于九年前雨中坚持的我们仨,也属于每一个在各自命定“薄刀峰”上——无论是三尺讲台,还是人生道场,不曾退缩的攀登者。淬火,永无止境。薄刃之光,照亮前路,亦映照来途。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9

主题

2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2596
 楼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念奴娇・又赞薄刀峰​

危峦横剑,指苍穹浩渺,气吞烟潦。
九派云涛来眼底,尽被锋芒轻扫。
古木蟠崖,流泉漱石,清韵盈幽窈。
鹤鸣空谷,恍闻天籁相召。​

追忆往岁登临,凭栏极目,壮志凌霄表。
 雨霁岚光浮翠霭,石径蜿蜒难绕。
 胜迹留痕,初心未改,岁月催容老。
此峰长在,任他时序昏晓。

点评

情深深雨蒙蒙:谢谢您的建议。我考虑考虑。  发表于 6 小时前
这首词,太精美了!应该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外一首《念奴娇・又赞薄刀峰​》!将这首词游离于正文之外,太可惜了!!!  发表于 7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06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6037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19 15:37 编辑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与哲思的精彩游记,作者以九年后重见薄刀峰的影像为引,深情回顾了九年前与同为教师的老伴、女儿在风雨中徒步攀登薄刀峰的难忘经历,并将这段登山之旅的体验升华为对人生、教育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1.一次超越体能的攀登,更是一场淬炼意志的修行: 作者详细描绘了攀登薄刀峰的艰辛历程。从最初的轻松惬意,到中途的疲惫不堪、心生悔意,再到遭遇骤雨时面临的艰难抉择——是选择便捷的索道下山,还是坚持“用脚步丈量大山”的初心。最终,“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精神给予了精神力量,选择了继续前行。这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意志和信念的严峻考验。
      2.教师身份与登山精神的深刻共鸣与相互映照: 作为教师,作者夫妇将“一步一个脚印”、“用脚步丈量世界”的朴素信条从讲台延伸到了山路。拒绝了索道的诱惑,认为“粉笔的重量,早已内化为丈量世界的尺度”。这种对“过程”的重视,对“脚踏实地”的坚守,正是教师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讲台移到了风雨山脊,不仅是在攀登物理的山峰,更是在践行教育者的人生哲学。
       3.自然伟力的震撼与生命力量的礼赞: 作者对薄刀峰的自然景观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绘,从初入山林的“墨色松林肃穆庄严”到攀登途中的“压抑的穹顶”,再到山顶所见的“螃蚌石”、“犀牛石”以及那些“扎根绝壁石罅的劲松”。这些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险峻,特别是那些在贫瘠环境中展现出“惊心动魄的生命伟力”的劲松,被作者视为“扎根教育瘠土、兀自苍翠的师者精魂的化身”,这是对坚韧生命力的礼赞,也是对教师默默奉献精神的自我映照。
       4.历史记忆的融入与精神钙质的汲取: 当作者最终登顶感受到那份豪情时,自然联想到薄刀峰曾是“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历史记忆的融入,使得攀登的意义更加厚重。作者将当年红军战士“意志之坚,勇气之盛”与自身的攀登体验相对比,认为他们的牺牲“铸就了我们脚下这片和平土地的基石”。作为教师,传承这种“淬火的精神”,汲取历史的“钙质”,成为了时代赋予的责任。这使得文章的主题从个人意志的锻炼提升到了对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总而言之,这篇游记以一次登山经历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个人体验、职业思考、自然感悟、历史追忆和人生哲思,立意高远,通过“薄刀峰”这一核心意象,深刻揭示了唯有历经磨砺与挑战、方能成就坚韧生命与丰盈人生的道理。

点评

很精辟的点评!  发表于 1 小时前
谢谢总版老师特别抬爱鼓励!感动!敬茶!恭祝夏祺!  发表于 6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406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6037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19 15:51 编辑

       祝夏日安好、生活幸福、写作快乐、精彩不断!

点评

总版老师好!敬茶!  发表于 6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河北张家口
来自- 河北张家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0

主题

2万

帖子

25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572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张家口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19 15:51 编辑

       九年前风雨登临,如今回望仍寒光逼人:险脊如刃,割开记忆;铁索如弦,弹响勇气。文字以东坡词为魂,以家庭血脉为线,把一次攀登写成淬火人生——恐惧、坚持、传承,层层递进,终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锋刃。读罢心口生风,脊背生凉,仿佛再握那截铁索,听见心跳与松涛同频......

点评

谢谢海站抬爱鼓励!敬茶!恭祝夏祺!  发表于 6 小时前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北张家口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张家口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6

主题

7375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9506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老师的游记视角独特,语言有特色,让人看的惊心动魄。

点评

谢谢版主老师点评鼓励!让您“看的惊心动魄”,我知错了。O(∩_∩)O哈哈~  发表于 6 小时前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陕西西安
来自- 陕西西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主题

145

帖子

27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34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7-19 16:13 编辑

     “无论是三尺讲台,还是人生道场,不曾退缩的攀登者。淬火,永无止境。薄刃之光,照亮前路,亦映照来途。”是呀!登山的体验,如同人生!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问好!  发表于 6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陕西西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西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40

帖子

55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77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令人陶醉、令人感思、令人难忘的佳作!特别欣赏!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问好!  发表于 6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40

帖子

55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77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篇散文,真的太让人惊艳了!作者用细腻到极致的笔触,把九年前攀登薄刀峰的经历写得如在眼前,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感染力。​
文中对登山过程的描写太生动了,从最初的轻松惬意,到中途的疲惫动摇,再到面对险境时的挣扎与坚持,仿佛跟着作者一起经历了那场风雨中的攀登。尤其是对 “薄刀” 险处的刻画,“美人关” 的逼仄、“英雄关” 的陡峭、“天子弯腰处” 的低矮,让人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那种惊心动魄。​
更难得的是,文章不仅仅是在写登山,更是在写人生。教师夫妇用脚步丈量大山,体现了一步一个脚印的信念;面对困难时东坡先生的词句成为精神支撑,展现了文人的风骨;而将登山与教育、与历史、与人生感悟相结合,让整篇文章充满了深度和厚度。​
九年的回望,让薄刀峰的意义愈发醇厚。原来有些路需要岁月去消化,有些峰唯有回望才见真容。这篇文章就像一杯陈年烈酒,读来既灼烧心灵,又温暖心房,让人在感受攀登艰辛的同时,也汲取到了前行的力量。强烈推荐给大家,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向您学习!  发表于 6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440

帖子

55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77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东湖岸边人 发表于 2025-7-19 14:13
念奴娇・又赞薄刀峰​
危峦横剑,指苍穹浩渺,气吞烟潦。九派云涛来眼底,尽被锋芒轻扫。古木蟠崖,流泉漱 ...

这首词,堪称佳作。上阕以 “危峦横剑” 起笔,将山形喻作利剑指苍穹,气魄雄浑;“锋芒轻扫云涛” 更显山之巍峨,古木流泉又添清幽,动静相衬。下阕由景及情,忆登临壮志,叹岁月催老,却以 “此峰长在” 收尾,尽显初心不改的豪情,时空交错间见真意。值得品读!

将这首词游离于正文之外,太可惜了!!!

点评

谢谢老师抬爱和关注鼓励!向您学习!  发表于 3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25今日 4000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