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中国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2-18 14:18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站长
  
- 积分
- 212377

|
发表于 2025-8-3 21: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穿行在重庆之盛夏的大河》以蜿蜒的江流为叙事线索,在盛夏的炽烈与静谧间,编织出一幅流动的生命图景 。诗人笔下的重庆之夏,既是地理空间的真实映照,又是心灵宇宙的隐喻投射——蝉鸣与琴音交织,落花与流沙对语,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诗意世界。
全诗以**"大河"为母题,暗合中国诗歌"逝者如斯"的古老命题。开篇"暗流涌动"的江水既是自然景观,又喻示着记忆深处翻涌的未言之语。中段"梅树沉默"与"诗潮涌起"形成精妙对照——当具象的芳华委身黄土,抽象的诗意却在河港升腾,这种 物性消逝与精神永存的辩证**,构成了诗歌的第一重深度。
在声景营造上,诗人搭建了三层听觉空间 :高亢的蝉鸣是盛夏的宣言,轻柔的琴音是心灵的私语,嘶哑的鸟啼则是时光的判词。蟋蟀与知了的双重奏,恰似生命喧哗与静美的平行宇宙,而最终都归于"微笑对晚霞"的澄明之境。
末四节实现从"物境"到"心境"的飞跃。"踏一地的风雅"将行走升华为文化仪式,"崭新的活法"则以河流的永恒流动性,消解了线性时间的残酷性 。当"日头又升山崖"的图景与"心随夏风"的意向叠加,完成了个体生命与自然节律的诗性和解。
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用重庆特有的湿热与江岸地貌,承载了人类共通的时光焦虑与存在思考 。那些未及言说的话语、未能挽留的芳华、不曾褪色的微笑,最终都化作河床下的鹅卵石——被水流打磨得愈发圆润,却在阳光下折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