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405|回复: 0

[散文] 这世界,你能遇上谁 你该遇上谁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长沙
来自- 湖南长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主题

350

帖子

43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81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长沙
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刘备47岁。那一年距今年1818年。
那是个乱世。人命如草,皇帝不如狗。谁能想到当年刘邦的牛气冲天。后代却一代不如一代。到了东汉末年,皇帝连自己的生死、母亲的生死、老婆儿女的生死都无法掌控。
47岁的大耳朵刘备虽然自称为汉室宗亲,皇叔,但苦苦挣扎了23年却一事无成。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创业未成。如今还是像个流浪狗一般,混迹在荆州的一个小县城。这还是荆州牧刘表给了他一碗饭吃,刘表虽然明面上客气,但防他像防小偷一般。曹操当年青梅煮酒时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公每次梦里醒来,好几次都想骂娘,真操他妈的个蛋!什么操耳啊,完全是操蛋!午夜梦回,刘玄德老泪横流,免不得一声叹息。刘玄德先是依附于校尉邹靖,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他先后投奔同窗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混了个大半生,身边有了三名兄弟加大将——关云长 张玄德、赵云,但四个男人五杆qiang,离梦想和天一般远,还是三尺三。
可是,这一年的冬天,47岁的刘备遇上了27岁的诸葛亮。
其时刘备满身疲惫,身长八尺其貌甚伟的诸葛亮在隆中务农。
于是两个人的命运和历史的轨迹就此改变。一代明相名杨千古,三国鼎立就此形成。
虽然说不清是非对错,但这一次的相遇,才让刘备和诸葛亮终于有了他们的高光时刻。改写了历史。
公元前685年,距今2710年。
那年,齐都临淄的街巷间弥漫着不安的气息。一辆囚车在士兵押解下缓缓行进,车中之人身戴重枷,正是曾射sha当国君的管仲。
百姓们窃窃私语:“此人射中君上衣带钩,必死无疑。”
然而,数日后,齐桓公竟在朝堂上解其桎梏,拜管仲为相国。看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永远的敌人。
说起来,管仲与齐桓公的相遇,始于一场生死追sha。
齐襄公暴毙后,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展开君位角逐。作为公子纠的谋士,管仲亲率三十乘兵车拦截从莒国返齐的小白。在即墨附近的官道上,管仲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公子小白衣带钩。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吐血倒地,骗过管仲,星夜兼程抢先入临淄即位,是为齐桓公。
追sha之仇,不共戴天。小白本欲处死管仲报一箭之仇,却在谋士鲍叔牙的力荐下(“若君欲称霸,非管仲不可”),放下私怨召见管仲。
两人见面后,管仲纵论富国强兵之策,提出 “尊王攘夷、通货积财” 的战略:对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对外以 “尊崇周天子” 为旗号联合诸侯,抵御manyi入侵。齐桓公被管仲的才华折服,拜其为 “相”,委以全权。在管仲辅佐下,齐国迅速崛起,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而管仲也被后世称为 “华夏第一相”。这段从 “仇敌” 到 “知己” 的相遇,展现了齐桓公的胸襟与管仲的智慧,更奠定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这个相遇,如果没有鲍叔牙,就没有今天流传的管仲。诸葛孔明又如何自比管仲?
公元 1057 年,距今968年。
京师汴梁热闹非凡,一场改变无数文人命运的科举会试在此举行。20 岁的苏轼,带着满腔才华与抱负,随父进京赶考。此时的欧阳修,已经是德高望重、文坛领袖般的人物,他力主变革文风,反对当时流行的旧文的啰唆陈词。​
苏轼在应试时,写下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文章观点新颖,论述精妙,充满独特的见解与灵动的文采。欧阳修阅卷时,读到这篇文章,顿时眼前一亮,赞叹不已。由于试卷密封,欧阳修怀疑此文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最终将这篇文章评为第二名。后来再考《春秋》对义时,苏轼又拔得头筹。
三月十四日发榜,苏轼中榜眼,依照惯例要致书感谢各试官。欧阳修读完苏轼的感谢信后,不禁大呼:“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再拜读苏轼的其他文章后,他更是感叹:“更三十年,无人道着我也!” 此后,欧阳修不遗余力地向名公巨卿们推荐苏轼,对苏轼的才华推崇备至。苏轼每有新作问世,欧阳修必定第一个品读。在欧阳修的大力举荐与提携下,苏轼一朝成名天下知。​
苏轼也不负欧阳修的厚望,嘉祐二年,年仅 21 岁的他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又考中难度极大的制科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可以说,没有欧阳修的慧眼识人,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苏轼。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看似充满传奇色彩,实则是优秀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必然结果。正如《周易》中所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欧阳修与苏轼,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深厚的才华底蕴,在文坛相遇相知,欧阳修以其威望与影响力助力苏轼登上文坛巅峰,苏轼也用自己的卓越成就延续和发扬了北宋文坛的辉煌,他们之间的传承佳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美谈,激励着后世无数文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追求卓越。
​   公元737年。距今1288年。
那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情绪低落。此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容貌出众的杨玉环。杨玉环本是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这世界的荒唐看来古已有之。杨玉环的绝世容颜与艺术才华让李隆基心动。唐玄宗为了让杨玉环入宫,唐玄宗先安排她出家为女道士(道号 “太真”),以此规避她作为寿王妃的身份限制。
这场违背伦理的爱情让李隆基沉溺其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为杨贵妃修建华清宫,千里送荔枝,重用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最终引发安史之乱。马嵬坡下,杨贵妃被赐死,李隆基仓皇退位,昔日盛世大唐由盛转衰。这段爱情让两位主角的命运急转直下,也成为王朝兴衰的分水岭。​
历史上这些重要的相遇,或是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或是成就了一段文学的辉煌,或是在爱情的炽热中重塑人生轨迹。它们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奇妙缘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而这些相遇背后所蕴含的信任、赏识、志同道合与深情眷恋,也成为了后人不断探寻与学习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回顾历史时,不禁为这些闪耀的瞬间而感动,也从中汲取力量,去把握生活中那些可能改变命运的相遇。
而这一生,你又遇上了谁?

回复 来自- 湖南长沙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长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惑地带

惑地带

订阅| 关注 (54)

乃知,亦乃未知。从模糊到澄明,贵在剖解。
20今日 6959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