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岁月传奇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哈尔滨,这座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城市,以其独特欧亚交辉的奇丽风情和源远流长悠久历史文化底蕴,雄立于松花江之滨,在这片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黑土地上,有一种独特又奇妙的声音——“咣当咣当”“叮当叮当”的声音,穿越过悠悠岁月的风风雨雨,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脉络中,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历史,关于生活,关于岁月,关于苦难与抗争,关于向往和美好、令人终生难忘,令人会常常回忆,那遥远又不遥远的往事。 沿街路过的一栋栋欧式风格的建筑,似乎在述说着冰城历史的沿革和沧桑的辉煌之路。更常常会使人想起上世纪二十年代俄罗斯人犹太人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几十万外国侨民从四面八方海内外聚集到这里,更有二十几个国家的领事馆建在这里,加之从满洲里到山海关中东铁路的建成,使这座处于北大荒黑土地上新兴的城市,具有了国际风范和国际形态,一个崭新的国际化大都市,开启了冰城哈尔滨的新记元。 哈尔滨有轨电车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1927 年 10 月 1 日,当第一辆有轨电车那尖锐又清脆的“咣当”“叮当”声,响遍大街小卷,宣告了一种全新出行方式的诞生,也开启了哈尔滨公共交通的崭新篇章。 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在这座国际化的美丽城市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那些黑暗岁月,有轨电车为英雄的中华儿女的反抗斗争,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斗争渠道和斗争手段。经历过伪满洲国风雨岁月的我老叔,给我们讲述过的几个救国会的故事,是冰城哈尔滨人民独特又英勇的斗争方式。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一个地下抗日组织救国会,全都是由十七,八岁,二十一,二岁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组成。盛夏的有一天,一辆有轨电车,从道外南十六道街开出,一路上穿过南直路景阳街南马路开往道里田地街,只见从几个打开的车窗里,飘浮出一张一张图片,只见那图片上的一侧,画着一个笑容可掬的日本兵,手里拿着几颗糖果,正往他面前的一个小女孩嘴里送,另一侧一个日本兵正用刺刀挑开一个孕妇的肚子,一个血淋淋的婴儿,挑在刺刀尖上。 沿街的人们从半空中接住图片,落到地上的也会被人们捡起来,人们一边看一边惊叹着,捡到图片的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传递给了一个又一个人。 另一条有轨电车,从南十六道街驶往南岗大直街和兴路的的电车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一张张从车窗里飘浮出的漫画,一张张被路人接住或捡起,拿到漫画的人们,脸上露出惊喜兴奋的神情,更有人恨恨地挥了挥拳头。 然而,很快日本宪兵队和伪警察局的大队人马,荷qiang实弹,串防在大街小卷,一个院落一栋楼房搜察,有轨电车上也布满了伪警察,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连一个人影也没有抓到。 从此,日本宪兵队和伪警察加强了防备,大街小卷布满了巡罗,又折腾了好几个月,也是一无所获,以为不会再有事了。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突然一夜之间,有轨电车的车身上窗玻璃上贴上了一个个红色的剪纸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好似一条巨龙腾空而飞。一时间,大街小卷的院墙上,楼板上,电杆上,全都贴满了一条条红色的飞龙。冰城哈尔滨成了龙的世界。 有轨电车驶过的街道,人们追着观看有轨电车上那一条条红色的飞龙。大街小卷里的大人小孩,妇女老人,互相招呼着,围拢在院墙前,楼房前,电杆前,观看着指手划脚地议论着,赞叹着,孩童们手舞足蹈地欢叫着,又一道独特奇伟的风景,震撼了冰城,更震惊了日伪当权者,他们如临大敌,又出动了大批宪兵和伪警,奔串在大街小卷,手撕刀铲,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清除着那些红色龙。 然而,他们不懂得,即使他们能把所有的剪纸龙清除掉,他们却永远也无法清除,中华儿女心中的那个崇高龙的图腾和爱国信念和反抗精神。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是永远也无法战胜的。 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了百多年风风雨雨的沧桑岁月,这些传说故事,也许已经少有人知,也没有写进历史书籍里,也许下几代人不会知道那些风云岁月,冰城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传奇故事,而中华民族血液里流淌着的那种不屈不挠反抗外敌侵略的神圣精神,是会世世代代永流传的。 岁月飞逝,时光荏苒,如今,走在哈尔滨的街头,偶尔还能看到一些保留下来的有轨电车轨道,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历史的勋章,诉说着曾经岁月可歌可泣的辉煌。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时常会怀念那“咣当咣当”“叮当叮当”的电车声,那是哈尔滨独有的浪漫,是流逝的年轮岁月里最光辉最温暖的辙印,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的灵魂深处,永远的记忆和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