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楼主: 松鸣

[文艺鉴赏] 松鸣|《洛丽塔》中的反讽:叙事迷宫里的解构与狂欢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0

主题

2万

帖子

25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6670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昨天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清秋丽影 发表于 2025-7-23 07:20
开眼界,向老师致敬!欣赏分享。

感谢丽影老师,祝福夏安。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6

主题

220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3563
发表于 昨天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好作品,值得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7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0614

    优秀管理

    发表于 昨天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读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是一种奇妙的享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说里那种运用到极致的反讽手法,让这篇小说阅读起来从头至尾都觉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7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0614

    优秀管理

    发表于 昨天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这篇小说中,反讽的手法不只是局部的运用,而是表现出一种通篇性反讽,即作者并不是偶尔地运用讽刺反话,而是采用一种使双关意义和评价通贯全文的特殊篇章结构。这就使得反讽的手法成为从头到尾推动这篇小说的强劲动力,加上语言的机智和巧妙,更增强了文本的审美价值,读来十分引人入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7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0614

    优秀管理

    发表于 昨天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望文学史上的反讽传统,《洛丽塔》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局部修辞升华为叙事本体。从古希腊戏剧的 “命运反讽” 到莎士比亚的 “情境反讽”,反讽多作为情节工具存在,而纳博科夫让反讽成为小说的灵魂 —— 它不仅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更定义了文本的存在方式。亨伯特的每一句自白都是对自身的背叛,每一次抒情都是对真相的掩盖,这种叙事的自我解构,让小说成为一座永远开放的意义迷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7

    主题

    5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0614

    优秀管理

    发表于 昨天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当我们在《洛丽塔》的反讽迷宫中穿梭时,最终领悟的不仅是叙事艺术的精妙,更是文学作为 “认知棱镜” 的价值 —— 它让我们在美的诱惑与道德的警觉中保持平衡,在语言的迷雾中看清人性的复杂。这或许就是纳博科夫的终极意图:用反讽打破一切简单化的判断,让文学成为映照人类灵魂真实褶皱的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

    订阅| 关注 (20)

    觅寻诗意的脚步踏过岁月长河,感受流淌在音符间的情感涟漪,线条与色彩交织出心灵的画卷,品味生活中每一刻的美好瞬间。
    50今日 6450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